什么是PUA?全称Pick-up Artist,字面意思是搭讪艺术家,简单点说就是从搭讪开始,一步步建立联系,直到升级成亲密的关系。经过多年的演变,PUA产生了很多流派,其含义也从单纯的男女关系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而其中最让人们感同身受的就是无所不在的职场PUA。
在其他国家的非职业项目,情况同样不容乐观。非政府组织“人权观察”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,受访的381名不满25岁的日本运动员中,19%曾经遭受殴打和虐待。鉴于体育部门根深蒂固的暴力情况,“人权观察”建议日本政府设立独立的行政机构“日本安全体育中心”。
事实上,教练对运动员的霸凌,似乎已经成为体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美国大学球员协会执行董事拉莫基-修玛说:“我相信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,现在很多教练,当年还是运动员的时候,也曾被辱骂和虐待。”
关于PUA,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芭芭拉-弗雷德里克森给出了这样的解释:“负面情绪更能吸引注意力,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,如果想要从员工或运动员身上有所收获,最好的方式就是否定和威胁,给他更多的压力,让他感到紧张。”
从这个角度看,体育圈几乎拥有最适合催生PUA的环境,教练和运动员之间悬殊的地位、运动队相对封闭的环境,教练是掌控一切的权威,都是PUA甚至虐待凌辱发生的温床。正如韩国网球运动员金银姬回忆:“教练是我的世界的国王,从训练到吃睡,掌控我日常生活的一切。”
在美国女子体操性侵丑闻中,运动员成了教练和队医PUA的双重受害者。卡洛伊夫妇和约翰-葛德近乎变态的执教风格,将姑娘们推向了真正的变态纳赛尔。这其实是一桩肮脏的交易,纳萨尔可以随意处置伤情,让运动员尽快上场比赛,为教练谋取利益。作为回报,他得以在教练的默许之下,一次次肆无忌惮地性侵运动员。
斯金纳是为数不多没有被纳萨尔染指的运动员,然而在队内她被贴上“为人不行”“人缘不好”“性格成问题”“领导不喜欢”的标签,无法参加世界大赛。2016年,她在全能成绩领先道格拉斯的情况下,被公然黑走名额,无缘奥运会。
忍耐还是反抗?对运动员来说,不管怎么选,这都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。
让人欣慰的是,年轻一代的运动员们开始对PUA说不。很多教练因为虐待运动员,砸了饭碗,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2015年,7名前伊利诺伊大学女篮球员发起诉讼,控告助教麦克-迪维比斯每天对球员进行人身攻击。最终,她们获得了37.5万美元的赔偿,涉事教练全部离职。
2018年,韩国短道速滑名将沈石溪指控教练赵宰范从对她进行了长达13年的性侵和虐待。同年9月,赵宰范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。
金银姬也站出来指证少年时代对她实施强奸的人渣教练。“如果你要不断被殴打和侵害,那么夺得奥运奖牌和成为体育明星的意义何在?”金银姬说。
体育界似乎达成了共识,新生代运动员更敏感,以前教练为所欲为,没人抱怨。现在不一样了,球员们希望得到更多尊重,对PUA的容忍度越来越低,这也迫使教练们重新审视执教的方式。
美国威廉斯维尔高中资深女足教练克里斯-杜尔认为,独裁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“你不能再用80年代的方式训练孩子们了,他们变了,父母变了,社会也变了。”杜尔说,“整个时代都改变了,有些老派的方式没有过时,比如努力训练,有所担当,但是贬低和惩罚,这些把戏都失效了。”
学术界开始反思,连打带骂的羞辱式执教方法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有效。事实证明,一个充满敌意的教练并不会增强团队凝聚力,反而会在内部拉帮结派,制造裂痕,形成恶性循环。从心理学的角度,如果一个运动员长期处于愤怒之中,很难融入团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