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射检查辐射大?这些误区坑了多少人!

2025/7/26 17:36:00  笑奇网

大字

  体检拍片、牙科检查、CT扫描、手机使用……一提到“辐射”,很多人立马慌了:致癌?影响孩子?孕妇能做吗?甚至有人对WiFi、微波炉都犯嘀咕,生怕被“辐射”偷袭。

  别急别急,辐射哪有那么可怕?这就带你揭开“辐射”真相,秒变辐射“明白人”,科学防护不焦虑!

  放射检查的常见误区与真相

  真相

  辐射剂量是决定风险的关键因素。一次普通胸部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0.1 mSv,相当于一次北京至纽约往返飞行的宇宙辐射量;而低剂量CT扫描通常只有1-2 mSv。这些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。

  更重要的是,医疗检查的益处远大于潜在的辐射风险。例如,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、乳腺癌等癌症,医生能够在病情还处于早期阶段时就发现并治疗,从而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。

  真相

  普通的X光和CT检查使用的辐射剂量很低,不会影响乳汁成分,也不会在体内残留,因此妈妈们可以正常哺乳,无需暂停。不过,尽管辐射剂量低,仍建议避免频繁接受这类检查,以控制身体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。

  但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:如果检查中需要注射放射性核素,比如PET-CT,放射性物质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。这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暂停哺乳一段时间,具体时长取决于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类型和剂量。在这种情况下,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,确保宝宝的安全。

  辐射防护小贴士:科学防护降低影响

 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接触到一些辐射,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,就能有效降低风险。

  医疗检查时

  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怀孕或哺乳,优先选择B超、MRI等无辐射检查。检查时,需要做好身体防护,尤其是甲状腺、性腺等部位的保护,并配合医生快速完成,避免重复拍摄。

  日常生活中

  用微波炉时保持1米距离,停止后再取食物;WiFi路由器远离床头;饮食上,多吃富含维生素A、E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西红柿,能增强细胞修复能力。

  特殊人群防护

  建议在接受放射性检查后间隔3个月再备孕,孕妇应避免接触放射源;儿童应选择低剂量检查模式,避免频繁接受辐射检查。

原标题:放射检查辐射大?这些误区坑了多少人!

值班主任:刘克

正在加载
一周热点
相关推荐